子宫脱垂?别慌,送你
本文源于:重庆送子鸟医院
发布时间:2022-10-25 16:26:46
子宫脱垂,在中医中叫做阴挺下脱或阴脱,指的是妇女阴中有物下坠,或突出阴道口外,因多发生在产后,故又名产肠不收。
中医治疗子宫脱垂有着悠久的历史,积累了丰富宝贵的经验。
隋代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妇人杂病诸侯四·阴挺出下脱候》中讲到:胞络损伤,子脏虚冷,气下冲则令阴挺出,谓之下脱,亦有因产而用力偃气而阴下者。诊其少阴脉浮动,浮则为虚,动则为悸,故令脱也。
故本病常分为脾虚气陷,肾阳亏虚,湿热下注等3型。
第一种脾虚气陷型
患者主要的表现有子宫脱垂,劳则加剧,卧则消失,小腹坠胀,面色少华,四肢乏力,少气懒言,带下量多,色白质稀。舌淡,苔薄,脉细弱。
治疗以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为主。可用黄芪、枳壳、升麻、柴胡、蛇床子煎药熏洗,每日2次,经期停用。配以艾灸在关元、气海、阴交,足二里及腹股沟处烘熏,每日2次,可达补气升提作用。
第二种肾阳亏虚型
患者主要的表现有腰酸腿软,小腹下垂,头晕耳鸣,小便频数,夜间尤其,舌淡红,脉沉弱。
治疗以补肾周脱,益气升提为主。可用蛇床子、五倍子、五味子煎汤熏洗,每日2次。并用针灸疗法配合取穴百会、气海、关元、大赫(双侧),子宫穴(双侧),足三里(双侧),双侧子宫穴及足三里加电针,以病人感到会阴部酸胀为度,可达到益下焦之气,固摄胞宫,调补肝肾等作用。
第三种湿热下注型
患者主要的表现有子宫脱出日久,表面溃烂,黄水淋漓或小便灼热,或口干口苦,舌质红,苔黄或黄腻,脉滑数,
治疗以清热利湿,兼以固脱为主。可用金银花、紫花地丁、蒲公英、蛇床子、黄连,苦参,黄柏,枯矾煎汤熏洗,先熏后洗,每日两次。同时配合针灸疗法,取子宫穴,长强、百会、阴陵泉等穴。
根据不同分型,治疗上积极采用了中药外用法及针灸理疗法,借助药力和热力的作用,通过皮肤黏膜作用于机体,促使腠理疏通,脉络调和,气血流畅,进而实现开阳益气,补肾固脱之功效,达到彻底治愈子宫脱垂的目的。
采用辨证施护可使子宫脱垂患者较大限度地减少了手术机率,获得了较好的效果。如果你也有相关的困扰,不妨在下方留言,我来帮你辨证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