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送子鸟医院
  • 重庆不孕不育医院前三名
  • 重庆不孕不育医院
  • 重庆治疗不孕不育医院

妇科常见病——盆腔炎

本文源于:重庆送子鸟医院

发布时间:2022-10-20 08:47:59

昨天店里来了一位美女,大概40岁左右,购买妇科千金片和花红片,因为有盆腔炎,一直不好!经常就是小肚子痛,下面痒,白带异常,有腥臭味!用药时,还能控制住。过一段时间还会出现!只能说是她用的药是暂时控制了症状,而病根缺没有找到,没有解决根本问题!

怎样才能治疗盆腔炎呢?我想我们还是先了解一下盆腔炎,然后根据具体情况,再去治疗,就能取得理想的效果。今天我们就来说说盆腔炎!

盆腔炎是女性内生殖器官及其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发生的炎症。盆腔炎可分为急性盆腔炎和慢性盆腔炎。急性盆腔炎继续发展可引起弥漫性腹膜炎、败血症、感染性休克,严重的还可能危及生命。若在急性期未能彻底治愈,则可能转为慢性盆腔炎,往往是日久不愈并且还可能反复发作。盆腔的炎症可局限于一个部位,也可能累及多个部位。较常见的是输卵管炎及输卵管卵巢炎,单纯的子宫内膜炎或者卵巢炎比较少见。

盆腔炎的发病原因和病机

急性盆腔炎多发在产后、流产后、宫腔内手术处置后,或者经期卫生保健不当之时,邪毒乘虚侵袭,稽留于冲任及胞宫脉络,与气血相搏结,邪正交争,而发热疼痛,邪毒炽盛则腐肉生脓,甚至发展成急性腹膜炎、感染性休克。常见病因有热度炽盛、湿热瘀结。

慢性盆腔炎常常是急性盆腔炎没能彻底治愈,或者因为患者体质虚弱,病程迁延日久所致;也可能没有急性盆腔炎发病史,起病缓慢,病情顽固,反复不愈。常根据病变特点及部位的不同分别称为慢性输卵管炎、输卵管积水、输卵管卵巢炎、输卵管卵巢囊肿、慢性盆腔结缔组织炎。发病原因主要是经行产后,胞门没有闭合,风寒湿热之邪,或虫毒乘虚内侵,与冲任气血相搏结,蕴积与子宫内,反复进退,耗伤气血,虚实错杂,缠绵难愈。常见病因有湿热瘀结、气滞血瘀、寒湿凝滞、气虚血瘀。

盆腔炎的辩证论治

1、急性盆腔炎 发病急,病情重,病势凶险。病因以热毒为主,伴有湿、瘀,因此临证以清热解毒为主,祛湿化瘀为辅。(1)热毒炽盛证 主要表现是高热腹痛,恶寒或者寒战,下腹部疼痛不能按不能揉,咽干口苦,大便秘结,小便短赤,白带量多,颜色发黄,或者赤白兼杂,质地黏稠,如脓血,腥臭难闻,月经量多或者淋淋拉拉不干净,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法:清热解毒,利湿排脓。方药:五味消毒饮合大黄牡丹汤加减。

(2)湿热瘀结证 主要表现是下腹部疼痛拘按,或者胀满,热势起伏,寒热往来,白带量多,颜色发黄,质地黏稠,腥臭难闻,月经量多,经期延长,淋沥不尽,大便稀溏或者干燥秘结,小便短赤,舌红有瘀点,苔黄腻,脉弦滑。治法:清热利湿,化瘀止痛。方药:仙方活命饮加薏苡仁、冬瓜仁。重庆不孕不育医院哪里的好

2、慢性盆腔炎 多为邪热余毒残留,与冲任之气相搏结,凝聚不去,日久难愈,耗伤气血,虚实错杂。

(1)湿热瘀结证 主要表现是少腹部隐痛,或疼痛拘按,痛连腰骶,低热起伏,经行或劳累时加重,带下量多,颜色发黄,质地黏稠,胸闷纳呆,口干不想喝水,大便稀溏,或者便秘,小便黄赤,舌体胖大,色红,苔黄腻,脉弦数或者滑数。治法:清热利湿,化瘀止痛。方药:银甲丸加减或当归芍药散加丹参、毛冬青、忍冬藤、田七。

(2)气滞血瘀证 主要表现是少腹胀痛或刺痛,经行腰腹疼痛加重,月经量多有血块,瘀血块排出则疼痛减轻,带下量多,结婚后很久不能怀孕,经行情志抑郁,乳房胀痛,舌体紫暗,有瘀斑、瘀点,苔薄,脉弦涩。治法:活血化瘀,理气止痛。方药:膈下逐瘀汤加减。

(3)寒湿凝滞证 主要表现是小肚子冷痛,或者坠胀疼痛,经行腹痛加重,喜热恶寒,得热痛减,经行错后,经血量少,颜色暗,带下淋沥,神疲乏力,腰骶冷痛,小便频数,婚后不孕,舌暗红,苔白腻,脉沉迟。治法:少腹逐瘀汤加减。

(4)气虚血瘀证 主要表现是下腹部疼痛有结块,缠绵日久,痛连腰骶,经行加重,经血量多有血块,带下量多,精神不振,疲乏无力,食少纳呆;舌体暗红,有瘀点瘀斑,苔白,脉弦涩无力。治法:益气健脾,化瘀散结。方药:理冲汤加减。

盆腔炎的预防和调护

1、坚持经期、产后及流产后的卫生保健。

2、妇科手术后做好护理,预防感染。

3、对于急性盆腔炎要彻底治愈,防止转为慢性盆腔炎而反复发作。

4、急性盆腔炎患者需要卧床休息、半卧位,饮食加强营养,选择容易消化的食物。

5、要积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6、解除思想顾虑,正确认识疾病,增强治疗信心。

我是八零后还在路上的中医李大夫,坚持科普中医,让更多人实现自我健康管理!

医生团队
  • 重庆不孕哪个医院好
  • 重庆不育哪个医院好

医院环境
  • 重庆治疗不孕不育
  • 重庆哪家医院治不孕不育好
  • 重庆不孕不育医院哪里的好
重庆送子鸟医院

医院地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黄路186号

渝ICP备15011385号-7

(渝)医广(2023)第2860号(11-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