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杆胀痛大姨妈超过8天测孕纸显示没怀孕怎么回事(大姨妈超过8天没来,测了没怀孕)
本文源于:重庆送子鸟医院
发布时间:2022-11-04 16:38:42
腰杆胀痛大姨妈超过8天测孕纸显示没怀孕怎么回事(大姨妈超过8天没来,测了没怀孕)
今年过年的时候,我拉着我妈去陪我纹眉。
当我躺在工作台上、我妈坐在旁边的位置玩着手机等候着我,纹绣师姐姐特别惊奇的看着这一幕。当她一边进行纹绣时,一边悄悄和我聊天:"哇,你在这个年纪还是愿意拽着妈妈出来陪你做头发做指甲真的好少见啊,我二十多岁时候最烦和我妈出来了。"
我扯着嘴笑了笑,毕竟我没有想过这么多,大约拽着我妈出来在我心里真的和随便拽了一个闺蜜没什么区别。
我今年二十二,95后,育母经验近二十年;而我妈芳邻近五十。
在我们相识的二十多年,经历过也正在经历着对方的青春期、叛逆期、焦虑期和更年期等,爱的小船多有颠簸却始终没翻。
我时常觉得,虽然自己很多方面是一个摸索入门的废柴青年,但与自己父母无比和谐的亲子关系很是让我挺得起腰杆,犹如月光青年的那只爱马仕包,时不时可以拿出来BB两句。
我和我妈虽血脉相连,但性格相差甚大。
平日里,我是硬核妇女,成年后习惯于精密的安排和规划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性格直,脾气冲,此刻人生正处在平衡学业和兴趣间焦虑期;
而我妈是佛系少女,为人有不做作的天真和随性,天然重视家庭大过工作,兴趣广泛、喜新不厌旧,这些年接连收到的称号有"广场舞小天后"、"朗读群三好生"和"年度微商最喜爱的客户"。
我老开玩笑说,即使她早出生二十多年,我们也八成是成不了朋友的,对此我妈表示无比赞同。
可即使这样,也不妨碍我们在做了母女后自然而然地选择在成长的道路上跌爬滚打又携手并行;二十多年间,她育儿也育己,我也在摸索中总结出一套育母经验,两方亲密无间的合作共同推进我们的情谊地久天长。
在此,谈及关于如何育母,就特别想把我的这只"爱马仕"拿出来见见光。
1、建立"父不父,子不子"的交流前提。
严正声明:但凡今天我说的有一点正确,都首先感谢我妈我爸给予我放肆的言论自由~
其实谈及亲子关系,永远不能建立在"剃头挑子一头热"的基础上,"自嗨式育母"和"丧偶式育儿"一样的悲哀。
我妈对我的家教很严,我小时候挨得揍一大半是因为不和别人打招呼啊说话没礼貌啊这样的教养问题;但另一方面来讲,我们的小家庭却吹着自由民主的春风,允许讨论,允许申辩。
古时以"无父无子"作为等级伦理纲常无序的表现,但我觉得在现代的家庭关系里,父母太想着怎么是一个父母标准的样子那从开始就杜绝了亲子关系随时代而动的可能,而改变又是优化的必要方式,毕竟年轻的孩子一方永远属于世界属于时代。
2、有问题直接刚、直接怼。
截止至今,我和我妈最大的一次矛盾爆发在我十六岁高中文理分科的时候。
简单介绍一下我家的结构,我爸是理工男,我妈是理工男的崇拜者,大家庭里亲戚以从事"老师"职业为多,且均执业理科。可以想象的是,当我高一提出准备从当时的理科火箭班出来去学文科时,直接引爆全场。以我妈为首的长辈团动用了法律禁止以外的各种手段表达着不同意。
可我知道,此前十几年,大的决定上我没有忤逆过父母,主要是因为两方观点没有太大差异;但这一次,我既然已然明白这个选择非比寻常,就不打算虚与委蛇,也不会避而不谈;在控制得住自己脾气时尽量不吵架,但我还是要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你们要明白,这是我自己的人生。"
最终故事以我自己填了转班申请表都没带回家、我父母默认同意而告终。时至今日,这个决定我没后悔过。也是那一次,我妈开始学会有理有节地从我的生命里撤退思想控制。
3、给她成长的空间和行动的自由。
当我妈撤退,很长一段时间她是寂寞的,这些我也明白;尤其是在当刚开始我离家去陌生的城市读大学,她经常不管什么时候突然一个电话追过来嘘寒问暖。
后来我给她转发了一篇安妮宝贝的《我们彼此的人生是独立的》,她还受伤了好一阵。我开始明白,在陪我成长的那些年,她无意识地放弃了原有的自己的爱好生活。
于是放假回去我开始拉她去看广场舞,去参加健步活动,侧敲旁击地讲外婆上老年大学多么开心,苦口婆心地号召她像某某沉迷肚皮舞的隔壁阿姨学习……当她最终迈出第一步,我知道一切开始不同了。
渐渐地她开始回家越来越晚,周末的安排越来越多;这些年我妈瘦了不少,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多,甚至偶尔我和我爸找她急了还会抱怨我们没给她自己的空间。但这个做家务越来越懒散的妈妈,却在我眼中越来越独立而可爱。在子女做自己的同时,也要支持父母的短暂逃离。
4、交换对金钱、性与婚姻的看法。
在中国绝大多数家庭中,父母子女很少谈及敏感话题,比如金钱、性和婚姻,或出于觉得不到时候,或出于羞涩而回避。
我和我妈之间大致也是这样。很长一段时间,我妈对我的性教育还是以诸多失足少女的悲惨结果为例,担心我偷食禁果,担心我意外早孕。
但当我进入大学后,有更多机会对性有真正的认知和科学的了解后,我选择和她去谈谈。最初她或是无比抗拒,或是对我做说的诧异至极、不能认同。可我始终认为,如果父母子女间缺了某一课,双方都有补课的必要。我坦诚,我认为性不是婚姻的筹码,而是合理的生理需求,性应该是快乐的;我承诺会保护好自己,当然这也需要她对我帮助和指导。
我愿意和她分享这些看法,因为她对我来说很重要,她永远会是我家庭的一部分。渐渐地我和我妈多了很多"母女时刻",在某个夜晚关了灯躺在床上聊一些私密性的话题,也许说着说着其中谁会红了脸,但至少这些话题我们开始谈了。
5、带她出游带她玩。
自从我妈回复了自己的诸般爱好,业余生活其实很丰富,经常和自己的闺蜜们去郊游或旅行。但我始终认为还是有单独带她出游的必要性。
如果说,长途旅行对友情有考验作用,那么我认为它对亲情是一种深度调研。
我是一个自助游爱好者,闲暇时和同龄人多有出行计划。但当我第一次邀请我妈加入我的旅行时,那种体验是完全不同的。旅行开始不久我很快感觉到我妈毕竟和我们的体力精力不同,一天的行程安排要有张有弛;而在能选择打车和高铁这样相比公共交通更舒适一些的交通工具时尽量去选择,会让她开心;与此同时,我可以给予她比跟团游体验更好的深度游,一些年轻人的游乐项目和方式,一些网红餐厅和住宿,这是她此前无法体会到的。
而在二人旅行中,我知道我妈也在观察我的能力和行为,对我提出要求的同时,她第一次内心确切的相信我已经长大了、自己的生活可以操持有度。她会真的放心。
6、该吹彩虹屁吹彩虹屁,该背锅不甩锅。
我的大学专业是我妈我爸帮我选的,十八岁时我对自己到底做什么不是足够的重视、也没有非常明确的态度。后来,我渐渐发现自己兴趣点是在别处的,开始尝试去向相关领域努力。
处在这个节点,我遇到过很多和我情况相同的人,其中很大比例会把自己如今的不如意转嫁在当年父母的阻拦和选择上,由此造成亲子关系的双方都很痛苦。
对此,我十分赞成一句话:"成年后要做自己的原生家庭。"这些年,我尝试着去理解父母身上名为"时代局限性"的那一部分;很多时候,父母不是不希望你好,而是他们的年龄和位置决定了他们所能看到的天空注定和你不同。
想明白这些,我觉得就不必甩锅给任何人了,毕竟这样的否定是在爱你的父母内心一道沉重的枷锁、他们很在意;而自己早已有了承担选择和生活的能力,与其浪费时间在胡搅蛮缠,不如寻求机会去转变、去证明。
中学时代,我读过台湾作家龙应台女士的《目送》。其中有一段论述,感人至深,也流传甚广;她说: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可每当我脑补那种无力而深情的爱与目光,我会感到很徒劳地悲伤,与此同时,又觉得在亲子关系中自己可以做些什么的;至少,作为一个硬核女儿,我不甘心。 所以,在摸索 "育"母二十年并打算终生从业后,我愈发认为最好的亲子关系一定是父母和子女在共同成长的; 亲爱的父母,当选择前进,步子不同没有关系,磨合强硬些可以理解,但你要和我一起在向前呀,人生还有那么长,有些故事你本可以不缺席~ 所以,我想说: 我越来越深深地感到,既然父母子女一场,那更意味着,上帝给了我们比代际差异外更深的甜蜜羁绊,让我们有机会拉着手一起看这世界上跨越岁月的风景。 当有一天,我尽兴奔跑一段后蓦然回头发现你被暂时地落在小路的那一端、当你即将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这一刻,我要大步迈向你的方向、大声地吼:快,抓住我的手,你可以追上来的!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