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送子鸟医院
  • 重庆不孕不育医院前三名
  • 重庆不孕不育医院
  • 重庆治疗不孕不育医院

睾丸环境太热损害生育能力 男人护精三点很关键

本文源于:重庆送子鸟医院

发布时间:2023-06-04 09:17:19

对于精子的养护和睾丸的护理,大家都知道,精子和卵子结合才能形成受精卵,有了受精卵女人才有可能讲怀孕。因此,男人的精子质量对女人是否怀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经常说男人“不行”,其实原因有很多,而精子数量和质量不过关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

有打算要孩子但是还没有孩子的男性朋友需要注意了,想要在未来当上准爸爸,备孕也是必要的。

专家介绍,现在不孕不育的病患数量似乎与日俱增,造成不孕不育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精子质量下降是重要的原因之一。少精、弱精、无精等问题越来越突出,年轻化趋势也十分明显。然而,对这一现象的原因,却并未有很好的解释。

精子质量下降百分之六七十是找不到具体原因的。不过,也不能忽略了生活中一些小事对精子造成的影响,如泡温泉、蒸桑拿、熬夜等。因为无论是研究还是临床都发现,男性的阴囊温度高于正常阴囊温度的话会不利精子存活。特别是有特发性不育或精索静脉曲张的男性,其睾丸的温度比有生育能力的男子更高。

不少男子为表现出健美身材,长期穿紧身裤,使阴囊皮肤的散热功能得不到发挥,进而增加睾丸局部温度,有碍精子产生。睾丸是产生精子的器官,经常用很热的水盆浴、桑拿浴,使阴囊经常处于高温状态,就会影响睾丸的生精功能。

男人为什么会怎样呢?因为精子的制造始于睾丸,即阴茎下面阴囊中的两个腺体。因为睾丸对温度非常敏感,所以悬垂在体外。睾丸的温度得保持在适宜的34oC,比人体正常体温低4℃左右,最利于精子生成,温度过高则暗伏“杀机”,将对睾丸产生不良影响,损伤生精功能。

美国纽约大学的泌尿学工作者,早年就发现大量的不孕不育症患者,男士的阴囊温度高于正常人阴囊温度,特别是有特发性不育症或精索静脉曲张的男子,其睾丸的温度比有生育能力的男子为高。

所以,男人想要当上准爸爸,保护睾丸是必须的,要避免睾丸太“热”,专家提醒注意以下两点:

1、不要穿紧身裤、牛仔裤

紧身裤、牛仔裤会使阴囊长期被挤压,温度得不到调节,甚至影响青春期男子的发育,可谓是男子不育的罪魁祸首。要穿的话最好一次不要超过两个小时,备孕爸爸们最好不要穿。

2、不要长时间泡热水澡

专家指出,长时间泡热水澡会令包裹着睾丸的阴囊处在高温的热水里,而阴囊受到高温的影响,打乱了阴囊温度调节平衡器,睾丸内充盈了大量的血液,从而引发对精子的致命性伤害。

长时间热水浴导致温度过高(超过42℃),严重影响精子的生成。洗澡水温最好控制在30度左右,最好每天用冷水清洗阴部,这样对预防包皮垢引起的炎症也是很好的,另外注意不要用香皂等洗阴部,这样很容易破坏尿道自身免疫环境,容易引起炎症反映,香皂中的某些成分还可能杀死精子,所以最好用清水或者男性专用洗液等。

孕前要准备 男人“护精”三点很关键

专家介绍,美国弗罗里达州立大学的拉夫·多尔蒂研究发现,美国男子的精子数目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减少了几乎三分之一。1929年精子的中间值为9000万/ml,而1979年的中间值为6000万/ml,就是说一半男人的精子高于此数,一半男人低于此数。最近多尔蒂教授调查了132位男性大学生,发现其中的23%人的精子数量不到2000万/ml。

从精子生物学特性来看,精子是雄性生殖细胞系发育的终端产物。在精子发生、形成和变形的过程中,由于细胞质脱逸,胞浆中DNA修复酶丢失,使得DNA损伤与修复系统机能随之丢失。因此它不能像体细胞和卵细胞那样能够自行修复90%以上的原发性遗传物质的损伤。在人体各种细胞中,只有精子具有这样的特性。另外,与其他各种细胞相比,精子对有毒物质更为敏感。

因此,有准备要孩子的男人可要多注意了,保护自己的精子非常重要。那么,男人该怎么护精呢?一起来看看:

1、定期体检接种疫苗

专家指出,男性的免疫能力其实并不如女性可靠。定期体检不仅可以预防很多疾病,接种疫苗则可以预防一些传染病、特别是可能影响生殖健康的传染病。

2、保持适当的运动

运动不仅可以保持健康的体力,还是有效的减压方式。压力大的男人更可以考虑每天运动30-45分钟。孕前运动应以不引起疲劳为准,应穿宽松的衣服,有利于散热。

3、学会清洁自己

男性应该养成好的卫生生活习惯,因为隐私部位有时更容易藏污纳垢。应每天对包皮、阴囊进行清洗;要避免持续两小时以上的下列活动,如穿紧身而透气性差的裤子、泡热水澡、洗桑拿、骑自行车、驾车、坐沙发等。

医生团队
  • 重庆不孕哪个医院好
  • 重庆不育哪个医院好

医院环境
  • 重庆治疗不孕不育
  • 重庆哪家医院治不孕不育好
  • 重庆不孕不育医院哪里的好
重庆送子鸟医院

医院地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黄路186号

渝ICP备15011385号-7

(渝)医广(2024)第2917号(10-29-6)